
中西医结合临床 Clinical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602)(神经病学方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位授权点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安徽省重点学科神经病学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建设单位,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教研一体化研究机构。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神经病学方向)授予点建立于1985年。神经病学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目前下设神经肌肉病、神经认知与行为、神经影像与神经调控、神经遗传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等5个研究室。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0名,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
神经病学研究所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肝豆状核变性、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神经变性病、睡眠障碍等诊治有独到的方法,特别是在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神经肌肉疾病、老年期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等疾病诊治方面疗效显著。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居国内外先进水平,成为国内肝豆状核变性的国家级临床诊治基地,相关研究成果获中国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型人才。
具体要求是: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当代国内外重大社会问题和经济政治热点问题、当代科技前沿问题和科技社会问题;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自强不息,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具有全面、系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能独立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处理临床常见病。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带教能力。
(三)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三、培养方向
1.锥体外系(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3.神经肌肉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3.认知障碍及神经变性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4.睡眠障碍临床与基础研究
四、学习年限
学制3年。不能在正常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期毕业,但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须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7 门,不少于19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1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2学分。
